咨询热线:4000-218-718

女博士学业、生活、情感样样烦恼,梳理头绪逐个击破

美国执业精神科医生:张道龙

编辑: 郝凤仪

 

【咨客背景】

来访者,女性,近30岁,博士在读,药学专业。父母务农,还有一个弟弟,即将大学毕业。从去年开始,来访者因为担心毕业及将来就业的问题,变得非常焦虑,在很多小事上都特别纠结,比如老师让去买些水果,就会不停地纠结要买什么种类,在哪里买,如何包装等。目前课题进展缓慢,如果顺利的话,会在明年六月毕业。去年焦虑最严重的时候难以静心做课题,休闲的时候也不能尽兴,总想着课题的事情。另外,来访者主诉,自己的母亲性格比较强势,喜欢批评人,因此来访者一直比较自卑,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

本次访谈,想就目前的焦虑情绪以及自己性格中的自卑问题咨询,想了解该如何改善。

 

【访谈实录】

1.    张道龙医生:能听清楚我讲话吗?

2.    来访者:可以的张老师。

3.    张道龙医生:好的,讲讲你的困扰吧。

4.    来访者:好的,我大概从学习、工作,这方面跟老师谈一下,学习方面,特别是过去的一年,感觉比较焦躁,感觉静不下心来学习,出去玩儿不能好好的玩,玩的时候老想着要回来看文献,好多事情没有做,周末也不能静静的休息,感觉好多事情没有做,没有学,如果做下来,英语比较不好,看的话又看不进去,很难静下心来学习。

5.    张道龙医生:很难静下心来学习是因为身体的原因,还是因为你学这东西不感兴趣,还是担心学完以后没有什么用。

6.    来访者:首先就业目标不太明确,老是想找自己感兴趣的,但是也不知道自己对什么感兴趣,就业感觉目标不是很清晰,到底毕业以后去科研单位还是公司、高校,感觉自己没有很大的把握,老感觉这也不行,那也不行。

7.    张道龙医生:有这个感觉多长时间了?

8.    来访者:2015年读的这个学校,一来的话,就想尽快的确定毕业以后从事什么,如果是以后做科研,目前感觉自己做得好差,感觉自己科研能力不行,如果去高校,好学校进不去,差学校也不想去,公司,感觉自己人际不行,好纠结,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怎么选择,越想越定不下来。

9.    张道龙医生:但是在你考博士之前,你不是自己知道我想做科研,我想找工作,你好像什么也不知道就进来了。

10.        来访者:那个时候硕士的专业不是自己以后想从事的专业,就想换个专业,换个专业也挺好的,也是刚兴起的,因为涉及到软件编程比较多,这方面不像我师弟,男孩子从小接触电脑,很快的上手,那些软件编程,说明书全是英文的,学起来有些吃力。

11.        张道龙医生:吃力指混毕业困难还是坚持坚持能混毕业,还是继续研究有困难呢?

12.        来访者:不想混毕业,想高质量的毕业,想发文章。

13.        张道龙医生:我说的混毕业的意思,明显看着如果读博士都是这种状态,你以后怎么能做教授,那不可能的。

14.        来访者:是啊,也不知道自己太缺乏自信心了。

15.        张道龙医生:缺乏自信心是一回事,因为信心有的时候是焦虑,我想说具体做,明显看着你不如师弟,不是自信心的事儿,是你确实不如他是吗?

16.        来访者:我感觉也是。

17.        张道龙医生:第二个,你做起科研来确实很难是吗?

18.        来访者:对,英语比较差,他能够短时间内概括这个文献,我感觉很吃力。

19.        张道龙医生:你搞科研肯定有问题,做工作做不下去,看文献也有问题,你搞什么科研,一般创造性强的,素质高的,外语好的人搞科研,发表这篇文章,写完这本书接着不断做新的去了,现在这么困难,以后做科研带谁啊?以后实验室都是你建的。在现在的环境下,等于是有支持系统,咱还这么难,往上面努力还困难了,是这意思吗?那听起来不适合这工作了。中国是人口特别多的国家,做药未来产业非常多,医疗产业是上万亿的买,中国没有原研药,这市场等于非常之大,我们不去做研发这部分,其他部分有很多地方涉及到你这个药学背景,为什么你要找这样的用药学知识的背景去找工作,公司也好,其他也好,为什么这个退缩呢?科研不做了,不太适合。

20.        来访者:我们这个专业偏向临床建模统计分析,没有静下心来钻研它,老感觉很难。

21.        张道龙医生:这是建模了,咱们未来涉及到很多仿生药,都要做研究,这类的东西你能参与吗?

22.        来访者:应该可以的,我们的老师可以做一些,他们有这方面的项目,我们可以做科研,也可以做偏向统计分析、数据管理,感觉有些不甘心,还想尽量的努努力,从事科研,建模工作这一块的。

23.        张道龙医生:别人是别人的事儿,假如我们读博士,没有师弟强,自己费了半天才读完,说明你本身也不在最高的水平,别人是别人,咱们得照顾好自己的生活,不能把自己拖垮了,中国是重学历的国家,你有了博士学位,哪怕大材小用。你听起来是很焦虑的姑娘。

24.        来访者:胡思乱想、担忧。

25.        张道龙医生:就像你解数学题,挑容易的做,慢慢没有焦虑了,不耗神了,你玩的时候都静不下心来,担心工作耽误,工作前又耽误师弟追上,他做得比咱好,你这心永远都静不下来了,咱还得谈恋爱,还谈啥恋爱啊,把自己整垮了,相由心生,这样咱也不可爱了,谁敢找你,眉毛皱着,这不好谈恋爱。所以得变成一个耽误另一个,都麻烦,但是咱可以做硕士做的事情,我们降一级,中国临床药理学数据80%是造假的,没有你们这批专业人才,没有做好的这批人,造假的多,药物公司要你这种人,大的三甲医院要求参加临床数据,医院不让开药挣钱,药物公司支持科研是很盈利的买卖,包括哈佛医院,要你这样的人很多,建模也好、质量控制也好,需要你懂行的人,你这样压力轻了就有闲情雅致谈恋爱了。科研麻烦在哪儿呢?把这个做完了,下个星期又来了,但师弟是男的,让他干就干呗,你给师弟打个下手,现在是师弟,但是可能业务比你好,你搞了最热的行业,咱们不成功不要紧,只要老板成功,师弟成功,他们都成功,你上他那儿找工作不就容易了,谁都能照顾你一下,师姐人也非常好,就是计算机差,你别的方面帮助他就完了。我这是举个例子,搞好关系以后,咱们药物的团队,都是一群人做,在医院里光协调员就仨人,这种工作很容易,哪个师弟成功了,哪个老板成功了,你去找份工作多容易,剩下咱们管结婚生孩子的事儿,帮助父母,人生有很多事儿要追求你,干吗搞科研呢,尤其在中国,搞什么都落后,搞点实用的就行了,想死的快的都去搞科研,落后的国家搞科研不找死呢吗?我们做点实用的比较容易,这样把生活都调过来了。

26.        来访者:找到适合自己的。

27.        张道龙医生:对的,什么原因呢?在你这年龄,30岁了,拿博士这么费劲,把学位拿下来,中国注重高学历的国家,抓紧谈恋爱,抓紧生孩子,这都是大事儿,抓紧找一份好工作,在你选的那个城市来弄,这都是非常重要的,跟科研较啥劲,这国内一批都44岁死了,心肌梗死了,都是要强的人,他们男孩都去做,咱们在这儿好好养家糊口,这挺好的。

28.        来访者:是,找到适合自己的。

29.        张道龙医生:对的,记住,我们往上走,最多不能超过自己能力的20%,往下,当然也不能低于20%,本来能挣十万块钱,非要五万,那可能不行,我能挣十万,我挣八万非常容易,而且很轻松,这就行了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你死我活。你需要退一步海阔天空,为什么问的第一句话,咱“混”也把博士学位“混”下来,学位能拿到,还有好实验室,老板人脉关系又很好,搞个热的行业,这怕啥,一个城市几百万男的,找一个就可以了。所以我就说,你听起来好像好几个问题,实际上就这一个问题,抓紧在一年之内,最多不超过两年,最短的时间内把学位拿到,找一份好工作,睡好觉,又有了高学位,心情又好,谁不愿意找你啊。

30.        来访者:是,先把学位拿了。

31.        张道龙医生:倒过来,费了半天劲把学位拿来,当教授了,黄脸婆了,没人找了,谁受得了这个,内分泌都紊乱了,那就麻烦了。所以不要超出自己能力上限的20%,这就是你要做的事儿。

32.        来访者:就是不能很好的自我定位。

33.        张道龙医生:现在给你参谋一下,怎么这么快知道你这个情况,因为你刚才说的你现在已经很费劲了,一般博士后的时候开始出现纠结,做了副教授,觉得课题有点做不下去,知道自己到了上限,读书的时候这么费劲,知道后面有这些问题,我经常跟科学家打交道,能看到这些人,如果最基础的阶段,这么多支持系统情况下,成熟的实验室,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你变成自己孤军作战的时候就麻烦了,再让你写文章,限制住你,各个高校都写SCI论文,给你带来很大困难,你别趟浑水了,你刚才把这几个问题回答了就是这样的,你倒过来就不一样了。我认为咱不这么闹了,换个玩法,人生就是这样,干什么都能活一辈子,用不着跟自己过不去,尤其硕士,换专业,纵向积累,并不是一直积累的挺好,纵向积累也有问题,能力也有问题,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这些都得考虑,干吗把自己逼到最后呢,认认真真,见好就收,先把学位拿来,这期间有时间问题,需要谈恋爱或者其他事儿回来再找我们帮忙。

34.        来访者:是的。我感觉从小的时候,母亲是很强势的,比较苛责,喜欢批评人,我也越来越像她了,包括我处对象的时候,一点小事儿就容易发脾气上火,训对方,情绪很难控制。

35.        张道龙医生:你现在这情绪控制,有很多是因为你压力原因带来的,父母的影响肯定是其中一部分,你现在有点气急败坏,工作压力大,我的意思工作轻轻松松的,没有择业的压力,课题也都能够对付毕业,你的心情一好,当然这些东西就能控制了,工作的这些压力和挫折感能转移到生活中这些问题,把那个压力降完之后看还剩什么,你现在很多气急败坏我认为是一回事,工作有挫折感,对男朋友发脾气,对母亲有怨言,都是一回事,你就得想办法。母亲是农村老太太,当然苛责了,你是高等教育的,当女博士了,我们就能理性的办法化解这个,今天肯定化解不了这个事儿,今天解决的是把主要矛盾找出来,都跟你的情绪有关,我不相信你天天跟男朋友吵架是吧?

36.        来访者:很悲观,还是纠结。

37.        张道龙医生:你现在悲观的这些事儿,很多情况是你没有成就感,你刚才说这几件事儿都没有做好,来自于农村家庭,读硕士没读好,博士做得又这么困难,工作又不知道干什么,男朋友还没有谈婚论嫁,谁能有自尊心呢?所以怎么办呢,先挑一点成功了,博士学位拿到了,高薪工作找着了,妈妈没有变化,但是妈妈又老几年,脑袋一糊涂,没有谁跟你打架了,你又变得可爱了,钱也挣着了,房子也买了,这个时候不是处在同一种位置上了,现在你说这些东西都没有成就感,一个人没有成就感就变得自卑,一个人没有成就感抓紧让他做几件事儿成功,自尊心低的人抓紧做几件有成就感的事儿,女人找男人比较容易,找一个就行了,问题是想拿一个博士学,混一份工作不容易,先挑难的搞定,这行了是最好的,不行就练手了,做实验搭模好几次才行,我们又没找外国朋友,找中国朋友,到处都是,失败一次两次,一回生两回熟,都没事儿,但是你硬件这事整不好就有问题了,事业成就感没有,容易发脾气,我们先把事业感整完了。你喜欢运动吗?

38.        来访者:挺喜欢的。

39.        张道龙医生:你现在能够规定每天都运动吗?每天都能跑步吗?

40.        来访者:每天给自己定的任务,老完不成,怎么还没有做完,如果一天定的看五篇文献,我看了两篇,怎么看得这么少,我再多花点时间看点,老是拖,自己很想运动。

41.        张道龙医生:作为焦虑的病人必须通过运动降低焦虑水平,运动是一定要做的,关于文章看不完怎么办,你不是有几个好师弟吗?五篇文章只能看三篇,我看哪篇有用,师姐需要帮忙,他肯定有机会显摆,以后跟他搞好关系,他看过的,你给我总结一下什么意思,你凡是看不了的,让他总结一下,问一下结果,你就看好的,这最容易,你搞定了师弟,就搞定了你这一套,中间看一篇就行了,让他给你做一下综述。我们得靠智慧,剩下时间运动,看文章没耽误,运动一好,焦虑一低,这事儿就没问题了,别跟自己较劲,你今天回去想一想,我们今天讨论的非常重要,别着急具体问题解决,张医生为什么认为我不适合继续在科研上投入,我压力又这么大,他跟我说的一套就是怎么减压,减压包括三种,第一种,调整自己的认知,不适合做大事儿,我们做小事儿,有期徒刑,最多两年就出来了,没准一年半就搞定。出来之后需要一些资源,需要师弟,需要其他人帮忙,英文不好,也不太容易学会,第二种,我们要运动,通过运动来减压,这是第二个策略,第三种,我得知道30多岁以后,这个不行,以后先把工作搞定,这时候谈恋爱也不晚或者在中间边做边谈着,不跟我妈纠结,不跟课题纠结,把身体搞好了,身体好了再去谈恋爱,睡好觉那天,运动完了那一天再去谈,心情就会很好,所以挑好心情那天去谈,不要实验做不好的时候,不要师弟发表文章的时候,心情不好的时候不要跟人家谈,这样清楚吗?

42.        来访者:是。

43.        张道龙医生:这样你回去调整一下,想一想今天说的,你回去反思一下,如果回来继续跟我们讨论的时候,再约一下,一次谈多了,变成教育了,当医生为什么这样来讲这些事儿,我们再看看怎么帮助你,事业上也好、爱情上也好。

44.        来访者:张老师说得很有道理。

45.        张道龙医生:我是过来人,年轻的时候也是20多岁出国留学,一辈子走学术路,在战场上能打就打,不能打就不打,不要恋战,不跟自己较劲,你刚才做的是跟自己较劲,换个战场的意思,不搞科研,搞其他的,干老板干不成,跟师弟干,你有很多其他的靠智慧解决就可以减压,自己的学位,自己的老公,自己的小孩,那都是真的,这样想完之后就比较平和,你看来是努力上进的人,已经很要强了,已经了不得了,但是人生只有这么多的努力,我们奔着35岁去了,抓紧干点别的,不只是这一件事儿,学术上的事儿,有的时候适可而止,这样清楚吧?重新衡量自己,评估一下怎么弄,需要策略方面的事儿我们可以接着下次讨论。

46.        来访者:有时候感觉自己强迫症。

47.        张道龙医生:这些都跟焦虑有关,把运动加上了,把认知调整过来,你焦虑就低了,没有那么强迫了,做科学稍稍有点强迫是好事儿,啥事儿都不干,当不了科学家,有点强迫没问题,但是不能达到损害自己健康的程度,你现在说的这些事儿,都跟焦虑有关,焦虑一低,强迫、冲动也会少,强迫思维也会少,吵架的脾气也会小,工作上不觉得那么绝望,再运动运动,这样下来就进步很大,既不需要吃药,也不需要做其他的,先把这个问题调整过来,一次不能消耗太多的信心,脑袋就会分身,不能聚焦了,现在聚焦调整认知,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目标,看看这个策略怎么样,消化一下,让子弹飞一会儿,回来再讨论其他的问题。

48.        来访者:好多事情各有利弊,之前谈那个对象,他有优点,有缺点,不知道怎么抉择,好纠结。

49.        张道龙医生:这就是焦虑,我们先把一件事儿,事业上的纠结解决一下,我们再看是不是纠结爱情的事儿,就像煮汤圆一样,飘起来的就先吃了,别搅,一搅就成一锅粥了,不要一次讨论太多,把脑子搞乱了。

50.        来访者:现在就有困扰。

51.        张道龙医生:我刚才说的你还没有清楚,现在把它搅到一块去,玩也玩不下去,工作也做不下去,男朋友一塌糊涂,不能着急解决这些事儿,你明天早上就要决定吗?

52.        来访者:我妈说赶快跟人家分,不要耽误人家找对象。

53.        张道龙医生:什么叫耽误他呀,男的耽误什么呀,男的多耽误点儿好,下次吸取教训了,别听你妈的,一个农村老太太谈恋爱能跟你一样吗?现在很重要的不是这样的纠结,你一锅粥的时候,相当于下边捞汤圆,一捞一锅粥,你不是在正常的情绪下解决这个问题,为什么今天不能跟你讨论这个事儿,除非明天早上下最后通缉令,咱俩明天见面谈分手,假如不是这样的,能挺一周,能挺一个月,先把事业回去想好了,把运动加上了,情绪又好一些,咱们再谈,这个事为什么涉及到马上决定分不分开,你刚才说担心分开不分开,耽误他,没问题,男人耽误一年,下一个找得更好,你变成婚姻培训中心了,女的怕耽误,男的担心什么,男孩子耽误一年不会有一点问题,30岁的时候怕什么,他又不是61岁。

54.        来访者:之前工作感觉自己不是很感兴趣,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感觉小时候受母亲太强势的影响,看到SAP学生帮助计划感觉很有意义,有没有可能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55.        张道龙医生:别看一个学一个,你现在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妈妈有影响,妈妈知道什么药理,她只知道农药,我们选有导师的,有咨询师帮你解决,妈妈不管过去怎么强势,那是妈妈的事儿,你现在30岁了,自己快读博士了,自己有独立的思维,独立的人格,妈妈的事儿过去了,不能总去纠结,农村老太太控制你一辈子,那是你想被控制。

56.        来访者:我妈妈比较强势的性格,看待事物消极。

57.        张道龙医生:30多岁的药学家,被60多岁的老太太控制住了,这是你的问题,不是你妈妈的问题,不要受她的影响,你现在选什么专业,从事什么,都跟她没有什么关系,我刚才说了,怎么做让自尊心高的,谈这些的事儿时候,生活阴影里还有农村老太太天天影响你,肯定跟你有关,跟她较什么劲,你的问题看来不是一般的问题,不是一天养成的,不能一天把这问题都解决,一锅粥,今天把这个理清楚,适合做什么专业,什么时候能毕业,怎么能够把这些压力减轻,学业上怎么能够得到老板、师弟的帮助,怎么通过运动办法减压,下一个需要讨论的解决感情上的问题,目前困扰是什么,我们再谈这个事情,先把这两件事儿拎清了,解决现在影响你的问题。

58.        来访者:谈恋爱的时候摇摆不定,我性格比较暴躁,我找一个丑但是脾气好的可以吗?

59.        张道龙医生:为什么性格好的一定是丑的,人帅的一定是脾气爆的?没有这些事儿,你自己做得好的,人家愿意上你这儿来,你自己足够优秀,你选择面广,谁愿意找一个女的,家里是农村老太太,工作找不着,那怎么找,你自己做好,有一个好的工作,有一个好的城市,人的性格爆点儿,本事挺大,肯定有人找你。你说的伪命题,不存在这种问题,你现在没准备好,去谈恋爱,只能在差的里头寻找,自己搞好了,好的就围着你,把自己变成桃李,来找的人就多了,你对恋爱的这个事儿,想找个什么,你自己得清楚,你先搞清楚,谈恋爱的事儿,那是我们下一次讨论的问题,讨论你事业的事儿,讨论你妈的事儿,讨论你男朋友的事儿,那就一锅粥了。下次给我们打电话再约,我们期待着你继续回访。

60.        来访者:好的。

  

【张医生点评】

一、来访者概貌

这名30岁的女博士生,表现出了人们常说的“高智商低情商”,她可以读到博士,却生活得一塌糊涂,事业、家庭、未来的婚姻都是一塌糊涂。她对每一件事都非常焦虑,以至于理不清头绪,抓不住重点,对父母有意见、对男友不满意、科研不想搞、职业没方向……对于这类乱了一辈子的人,我们要快刀斩乱麻,并且要找准目标每次只解决一个问题。

 

二、生物、心理、社会干预

(一)生物学干预

对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张医生给出了运动的建议,没机会运动也要创造机会运动!具体做法可以是与师弟搞好关系,做到不耻下问,让比自己专业更强、学习效率更高的师弟在专业上指点自己,可以节省出大量的“无效科研”时间,用于运动或锻炼。

 

(二)心理学干预

①认知行为疗法(CBT):

该女性为博士学历,此类人群往往对CBT接受度高。张医生为她做了如下的认知调整:

学业方面,正视自身实力的不足,树立合理目标,不好高骛远,力保博士如期毕业;

就业方面,在知晓自身弱势的基础上,可以选择“降级就业”,即不做博士常做的岗位,而从事硕士的岗位,这样压力更小;也要善于利用导师、师弟等人脉资源帮助自己就业;

爱情方面,来访者处于焦虑状态,此时不适合做“分手”的决定;男女恋爱怕拖延的往往是女孩子,所以她也不用担心“耽误”男方;此外对男性相貌和性格的极端评价(人丑脾气好,人帅脾气暴)也显示了来访者在情感方面的不成熟和不理智,需要进一步咨询与讨论。

家庭方面,张医生解释道,农村母亲文化程度低,有强势、苛责的性格特征,这会给来访者带来一定的影响。但是,来访者作为一名30岁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博士,完全有能力不受他人的影响和控制,应该对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完全负起责任。面对各类压力,应选择运动或心理咨询等正确的渠道来缓解,看清当下的主要矛盾(学业、事业等),而不纠结于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三)社会干预

博士的学习阶段,不仅仅是科研思维的培养和专业知识的叠加,更是一个在专业领域内积累人脉的关键阶段。在此期间,来访者应该与身边的、业内的人处理好关系,为自己将来在本领域内立足和从业打下基础。

 

张医生总结,通过以上调整,可以降低来访者的焦虑水平,让来访者能运动、能睡好、身体好气色佳、脾气温和,加上本身学历高,再有个不错的工作,这样的女孩谁不爱呢?爱情问题恐怕也迎刃而解了。

    我们都知道元宵节煮汤圆,处理心理问题与煮汤圆是一个道理。率先漂到水面的汤圆就是我们当下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而不该急于把大勺伸向锅底,看看底下的汤圆到底是怎么了。一捞一搅,得到的就是一锅粥。心理咨询中,要区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每次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一锅粥地瞎忙。

在本次访谈中我们可以看到,连博士生这样逻辑思维水平很高的人群都需要心理咨询,那么中国至少2亿到4亿人都是迷迷糊糊的,心理咨询的市场是非常广阔的。

 

【学员互动环节】

问题一:这个来访者刚才提到她好像有些强迫,您说这个是焦虑带来的,这个来访者是否可能有强迫型人格呢或者是C类人格?

    张道龙医生:如果有的话也是C类人格了。但她目前把学习、工作、婚姻、家庭的压力都搅到一块,应把这些调整完之后,看看剩下的是什么。说追求完美,我没有看出她怎么追求完美,她做事拖沓,学业远远落后于师弟,追求及格都困难,还怎么追求完美。

    追问:好像也有不少强迫型人格障碍的人,追求完美跟能力之间有落差,也会形成一些压力。

张道龙医生:诊断标准里没有一条说是追求完美跟能力之间产生的落差。追求完美是指一件事儿必须要去做好,如果她五篇文章读不完不是速度慢,而是其中第一篇文章读了20遍,总觉得哪块没有理解好,这才是追求完美。她不是这样的,她是外语不好不能理解文章,属于能力不足。

 

    问题二:这个博士生的焦虑,是否跟她的应对方式关系更密切,而不是原发性的焦虑?

张道龙医生:这我们不知道。这个人的模式你没看到吗?跟所有的人、对所有事都稀里糊涂。如果有稀里糊涂的模式,她就是典型。一个博士却受农村老母亲的影响;工作行业很热,但是她做得不好;还问“我是不是不该搞科研”,你说呢?谈到男朋友,她认为长得帅的人都脾气不好,长得丑的人都脾气好,这些听起来都是认知偏差。所以在我看来,是认知带来的焦虑,以情绪反应为主,需要先进行认知干预,看看把焦虑去掉了之后她还剩下什么,那时再看她有没有人格的问题。假如说我老师的关系不行,系里人都恨我,师弟刚来三个月之后不搭理我了,我历任男朋友都不愿意搭理我,如果是这样的,可能有人格障碍。她说的不是这些,听起来像是认知上的稀里糊涂,而不是人际关系障碍。认知能决定情绪,情绪决定行为。认知能从一元论上解释她焦虑的来源。

 

问题三:我特别同意您所说的认知调整,因为也有不少在现实生活中受困的人会往回看,如果说碰到的咨询师的流派是精神分析,就容易回忆童年,越来越陷入到这个果是谁结出来的,这就会比较麻烦。您这边有一个说法特别好,叫有汤圆捞汤圆的比喻,哪个浮上来捞哪个,聚焦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然后再看剩下的是什么,这是比较好的。

张道龙医生:对的,如果煮汤圆,到下边捞,结局就是一锅汤,因为全都搅和坏了,要漂起来一个捞一个,做事有轻重缓急。咱们已经决定拿博士了,就抓紧弄到学位,再结婚生孩子,这就相当于漂起哪个做哪个。如果把上面的撇开,看看下面为什么还没有漂起来,这样做汤圆,还用吃吗,一年也吃不上!事情和汤圆都是成熟一个办一个,这样也有成就感,人自然就会做事儿了,不能把自己整成一锅粥。

 

    问题四:关于科研方面,您说到在美国医生里头95%从事临床,5%是科研,在中国不管是医院里头还是国企,评职称都是要发论文的。

张道龙医生:第一点,民营医院都不是以科研为主的医院,是中国未来的主流,是合理的方向。第二点,即使在美国,5%的人来搞科研,你要根据自己的实力智力量力而行。你听她说读博士有困难,身体有问题,文献,英语,计算机也有问题,还有啥没问题?啥都有问题为啥还要做科研?不要为自己纠结,不要为他人所动,要做正确的选择。

追问:做事要找到自己的爱好,自己的擅长,不要超过自己能力20%以上的事儿,是吗?

    张道龙医生:也不低于20%,那不委屈了吗。她身体不好,脑子也不好使,计算机也不行,英语也不行,这还搞啥科研?听起来比得诺贝尔奖还困难。别人20多岁都远渡重洋了,你30多岁拿学位都困难,你35岁生孩子困难了,放弃生活中所有的一切,就为了拿教授,值吗?人生要定一个小目标,先去实现了。或者定一系列的小目标实现了,有信心了,知道自己多大本事再去实现大目标。你人生的小目标不能是王健林的1个亿,那不行。你30岁读个博士还那么困难,那就要明白你的上限在哪儿了,你就得适可而止了。一句话,如果是进一步你死我活,退一步海阔天空,我建议你退一步海阔天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