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毕业后,工作和爱情都成了我的难题
心理医生:张道龙
编 辑:姚立华
【案例概览】
来访者,女,三十岁出头,未婚,博士学位,目前在博士后工作站。家里认为她已经错过了择偶的最佳年龄,催她要么尽快解决工作和户口的问题,要么把自己嫁出去。来访者选择先解决工作的工作,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希望能得到咨询的帮助。
【咨询实录】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请讲讲你的困扰吧。
2. 来访者:你好张医生,我现在是博士毕业,读的经济管理专业,又读了博士后。但现在的工作并不是我喜欢的,不知道怎么才能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能胜任的且能发挥作用的工作,这是我的主要困扰。
3. 张医生:好的,你现在的年龄多大?
4. 来访者:三十出头。
5. 张医生:现在是单身,是吗?
6. 来访者:对。
7. 张医生:你刚才提到这个专业是你不喜欢的,我想了解的是,什么原因可以让你把不喜欢的专业读到了博士、博士后?大多数人,如果不喜欢这个专业,读到硕士就不会再读了,你为什么还能读到博士后呢?
8. 来访者:实际上我不是个喜欢做科研、做学问的人,但我特别能静下来、坐得住。读到现在主要是因为父母,他们希望我多读书,所以我考了大学,大学毕业后回到老家的事业单位,但从一线城市回到二线城市,心理落差很大,总想再考出来,然后就读了硕士研究生,当时只想着只要能考出来就行,我报的那个学校只有这个专业,我就读了。硕士毕业后也有工作机会,但我就没有想过要工作,心理好像有排斥工作的想法,刚好我父母也说,如果有继续读博的机会就接着读吧。父母那个年代的人没能有很好的接受教育的机会,就希望我能多读书,也有光宗耀祖的想法,就这样我又读了博士。读博士的过程中也是懵懵懂懂的,博士论文做得也比较痛苦,但最终也通过了。对这个专业,我有点兴趣,但学的并不深。博士毕业后,不能再逃避了,必须要找工作了,我想留在读书的这座城市,但当时没有特别好的工作机会,再加上文章的水平可能不够,又没能找工作,就又做了博士后。进入博士后的这段时间就非常痛苦了,我进入了某集团工作,工作内容涉及写材料、报告和战略规划,需要现场就把以前学的东西拿来用,并且给集团带来效益或给领导带来启发,这个过程对我来说极其痛苦,可以说是咬牙坚持下来的。现在面临的情况是,有可能留在这个单位继续做目前的工作,还可以积极的寻找其他工作,但让我感到的茫然的是,之前学的那些东西基础都不是非常扎实,也没有很专注的学,更多的是因为家里的压力推动着在学,也没有培养什么其他的兴趣爱好,一直都在很小的领域里,现在让我进企业里工作,我都不知道企业里需要什么。
9. 张医生:自从你上大学到现在一共花了十几年时间,对吗?
10. 来访者:对。
11. 张医生:为什么不再换几个专业继续读,再读三十年就可以退休了?
12. 来访者:哈哈,你的意思是我再继续读,是吗?
13. 张医生:再换几个专业的博士读到退休,就不用工作了,对吗?
14. 来访者:呵呵,这样可以吗?
15. 张医生:不能在同一个专业反复读,跨专业读是没问题的啊。
16. 来访者:我现在发现自己不工作是一种逃避现实的状态,感觉不是很好。
17. 张医生:过去不是一直都在逃避吗?现在为什么不能继续逃避呢?
18. 来访者:人一辈子不能总这么过啊,我还这么年轻。
19. 张医生:对啊,你现在这样讲话的确比较理性了。
20. 来访者:原来你刚刚在开玩笑啊,我觉得不对劲儿嘛,太夸张了,哈哈。可能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孩子,我以前从没在心里意识到哪天要自己独立出来工作,做博士后这段时间非常痛苦,但也让我意识到自己很多方面都不行,未来怎么能在社会上立足呢?所以也很感谢这段时间。
21. 张医生:对,刚才我的确是在开玩笑。你现在读书是父母施加压力,找工作是父母施加压力,谈恋爱也得父母催,所有的事情都是在父母的推动下进行的。
22. 来访者:对,我自己的确缺乏主动性,总让父母不放心。
23. 张医生:好在你能让教授和导师放心,并很有成就感,不是很专注的学都可以顺利毕业。假如现在不考虑任何因素,随便让你选,什么事情是可以让你打起精神努力去做的?
24. 来访者:我特别想做公益和慈善,但这块儿不赚钱,我的个人生活没办法有保障。
25. 张医生:你说的公益和慈善主要指什么事情?
26. 来访者:比如基金会。
27. 张医生:慈善有很多种,有艺术品、有教育、有扶贫等行业,你喜欢哪种?
28. 来访者:我喜欢老年人的临终关怀,脑子里一直有这种想法或冲动。另外教育这方面也挺感兴趣的,比如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扰或问题的时候,能给予支持和帮助,以前我就有很多这方面的困扰,现在想做这方面的事情应该也有想提高自己的想法。
29. 张医生:我没听明白,一个三十岁出头的姑娘,没有什么缺陷,受过很好的教育,不着急去结婚,最想做的事情是照顾那些即将离世的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呢?
30. 来访者:我觉得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我自己心里也有这种孤独感,在我心里难受的时候没有人能帮助我,内心的想法也没有人理解我,我觉得人在即将离世的时候,那种孤苦的感觉可能更需要别人的关怀。
31. 张医生:也就是说你自己时常有孤独的感觉,想到那些即将离世的老人和你有同病相怜或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觉,所以在你可以照顾别人的时候想多照顾他们,给他们送终,至于自己未来怎么样,先不用考虑,是这样吗?
32. 来访者:呵呵,我潜意识里应该就是这样想的。
33. 张医生:我明白了,你还有什么问题要和我讨论吗?
34. 来访者:我心理比较明白的一个现实是,如果现在我所在的博士后工作站能给我一个机会,留下来是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至少能改变我的生活问题,使我慢慢自立起来。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能提升我的工作能力?现在的状态在这个大企业里有些应对不来的感觉。我想等我工作稳定的时候,利用业余时间去做关于临终关怀的事情,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
35. 张医生:对,你现在自己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关心,先照顾好自己的事情,工作、爱情、父母等。
36. 来访者:我很头疼这些事情,不知道该怎么快速理顺它们。我已经意识到问题了,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7. 张医生:我们得先做好自己的事情,不论是工作还是爱情,然后要照顾好自己家的老人,再然后才是别人家的老人。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策略的问题,你大概能清楚我刚才为什么和你开玩笑,是在评估你的情绪处在什么状态,一个很抑郁、绝望的人是听不懂别人的笑话和幽默的,你明显能听出我是在开玩笑,这点很好。你有博士学位,讲话逻辑非常清晰,有理有据,说明教育在你身上起到了应该有的作用。
38. 来访者:还好没白学这么多年,是吧,呵呵。
39. 张医生:当然。但你同时也体现出了这种教育的悲哀,你现在的状况可以当做典型的反面教材来警醒其他父母千万不能逼迫孩子读书,强迫孩子做他不想做的事情,结局会让孩子一直读书逃避找工作,逃避恋爱,想去照顾那些身患绝症的老人,面对很好的工作机会时难以应对,非常痛苦,不想继续了,感情上把自己弄成剩女了。
40. 来访者:是的。
41. 张医生:你的这些事情明显和教育程度有关,但问题是你读了这么多年书,包括现在的工作,没有一个是你爱的,看来继续在这个专业里深造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你已经痛苦到这种程度了,再逼你就出问题了。那怎么办呢?第一,把你过去读过的书,学过的专业当做背景,这是非常好的背景,因为你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拿这个背景迅速得到你应该得到的东西,稳定的事业、感情和婚姻、让自己快乐起来。
42. 来访者:对,我觉得快乐是最重要的。
43. 张医生:快乐是最终的目的,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快乐就没有意义了。有了事业和爱情,如果不快乐的话,事业和爱情都没什么意义,但如果这三样东西都有了,何乐而不为呢?把你的教育程度和所学专业作为背景,找一份能解决你户口的工作,或者能让你在这座城市长期生活的保障,把它们当做交换,你的痛苦就减少了。把眼前的事情当做有期徒刑,不论是现在的单位还是未来要找的新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换来你需要的东西,就不那么着急了。如果每天想着原来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不喜欢的,到现在什么都问题都没解决,人逐渐就抑郁了。才三十岁出头,自己的事都没解决呢,每天想着去做临终关怀的事情,和那些即将离世的人打交道,你的情绪也会受到影响。第三,你工作的事情和谈恋爱的事情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把工作的事情解决了,就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找男朋友了,利用周末的时间找那些可以帮你提高效率的专业婚恋公司,扩大资源。如果先找到男友了,有可能对方能帮你解决稳定工作或长期留下的问题,这样你就能在近一两年之内把两件事都搞定了。当然,都需要你有策略的去解决眼前的问题,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拖着,没有效率。最后,工作和家庭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你有这么好的教育背景,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也愿意关心他人,哪怕是基于自己的感受。有些人投身于心理学行业也是因为自己有这种需要,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再去助人。你可以到那时再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有关咨询的知识,考个专业证书,不论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老人,还是其他的老人,你都具有了专业技能,现在只是一腔热血想去照顾那些人,觉得自己有成就感和价值感,但这样没办法长久做下去,因为人在没有专业技能的时候做一件事,时间长了就会有一种疲劳感。实际上你是个愿意和人打交道、帮助别人、有很强的人文关怀精神的人,不喜欢做学问、搞科研,所以你现在觉得很累。按照我们刚才讨论的顺序去做的话,你的专业和爱好就都兼顾了,这样你的压力就小很多。回去可以和母亲讨论你打算首先解决工作的问题,然后解决情感的问题,最后解决终身职业的问题,这三个事情结合到一起,你才可以变得快乐。你过去的储备对于做咨询来说也没有浪费,第一,心理学行业内有三分之一的人群是因为你自己曾经孤独过、痛苦过,或曾经事业和感情上受过挫折,这些人反过来帮助别人时会有切身感受。第二,行业内85%以上的从业者都是女性。第三,这个行业需要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善解人意,有非常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力,通过刚才的对话这些能力你都具备,而且还具备很好的表达能力。假如这三十多年来做的所有事情都是父母要求你做的,那么两三年后去做你自己要做的,这样就可以把你的人生逐渐调整方向了,但不能继续这样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了,后面还有几十年的路要走,所以要赶紧制定好计划。我这样帮你分析能对你有所帮助吗?
44. 来访者: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你说的这个顺序也很重要,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然后有个终身的职业,这是我长远的目标。现在暂时要解决的是工作和感情的问题,我以前总是逃避,现在不行了,逃不了了。
45. 张医生:对的,就像你做博士论文一样,你得先立题,写开题报告,然后查文献,看相关文献都是什么方向,自己怎么创新,不能重复别人的劳动。谈恋爱不能只是觉得自己应该谈恋爱了,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也没有策略,这根本就是没办法实现的事情。我们刚才讨论的意思就是把这些问题都具体化,工作方面要具体到用你的教育和专业背景去找什么样的单位可以换来你想要的户口或稳定工作,感情方面你要找什么样的男友,到哪里去找,准备用多长时间去找,怎么找等都是眼下要做的具体事情。你现在把之前搞科研的思路用来指导你找工作,谈恋爱,指导你选择一生的职业,就可以了,有个先后的顺序才能有效率。眼下要解决的问题是前两件事,第三件事先不用着急,可能一两年之后才需要开始,这样才能节省时间,好吗?
46. 来访者:好的,我明白了。你刚才提到写论文的时候,我找到一个自己很感兴趣的题目,然后就可以在杂志或网络上寻找相关文献,再加上思考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但情感的问题我也可以在杂志或网络上找吗?我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感兴趣的目标,不像写论文,我有了特别感兴趣的题目很想去研究,然后才愿意去研究。
47. 张医生:这肯定不是一回事了,但有共同的规律,相当于把你做论文的科学手段和理性思维用在择偶上。写论文首先要有题目,谈恋爱首先要找个男人,这也是个目标,但这个男人是什么样的,什么年龄,高矮胖瘦,什么教育程度,什么家庭等客观条件可以帮你锁定一部分人群,然后再看什么样的男人能让你感到愉快,这样量化之后,你就相当于按图索骥了。现在的情况是没有这个图,只有个大概的方向,就比较困难了。有了图纸到哪才能有效率的找到这个人呢?现在年轻人都借助专业的婚恋机构,因为那里有非常多和你情况类似的人,也有很多符合你条件的单身男士,这样筛选出来的都是符合你要求的适婚目标,然后你再一个个的去接触,有的人接触后可能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但做论文也一样,不是所有的选题最后都能研究出结果的,有可能五个里面只有一个有结果,相亲约会也是一样的道理,一个不行就继续见别人,总会遇到合适的,最重要的是你一辈子只需要找到一个就可以了,这样想就不会觉得这件事难了。你做博士论文也很有可能不是一次就能成功,找对象比做博士论文容易多了。你想一篇论文不是一个月、一年就能完成的,在此之前还要上很多基础课,还不能只是一篇,之前你一周至少五天都在做实验,谈恋爱只需要拿出一天去见面,而且只需要找一个男人,你觉得哪件事的难度更大?明显是博士论文的难度更大,谈恋爱相对容易。你过去没这样做过,把谈恋爱想得非常困难,把自己吓住了。
48. 来访者:是的,我可能什么事情都想得比较多,总是想到有很多障碍。我现在找对象没有什么明确的标准,我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标准呢?比如对方的年龄在什么范围内比较合适,我没有什么概念,我怎么才能明确自己的这些想法呢?
49. 张医生:没有目标是因为你没有认真想过,也没有试过,这个问题肯定不能今天想清楚了,接下来你回去后用一个月的时间内就认真的思考这个问题,这就相当于你的开题报告,看看能想出什么,想不出来我们再继续讨论。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去试,与35岁之前的男士接触试试,与40岁之前的男士接触试试,试的过程中就知道什么行,什么不行,什么是自己误以为可以,实际上是不可以的。要先大致有个目标去试,不是在家里先完成智力化,自己没事就琢磨。可以先给自己一段时间去想,想完就去做,就像你要按图索骥,得先画图,要画图的时候纸和笔都没有怎么画呢?以你现在的基础,使用恰当的办法去思考、实践,这件事不可能没有结论的。
50. 来访者:现在刚好家里有人给我介绍了一位男士,比我大十岁,家里觉得不太合适,我自己不知道合不合适,按你刚才的说法,我应该去见一下看看,了解一下,是吗?
51. 张医生:是的,你在思考的时候就会考虑到哪三个条件是对方必须具备的,哪三个条件是绝对不能接受的,一个人身上你要的东西具备的越多越好,不要的东西越少越少,但鞋穿在脚上,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所以这个合不合适你试试就知道了。试完之后发现差十岁太悬殊了,简直无法交流,下次就不要找差十岁以上的人了,找相差八岁或五岁的,这样试着试着就知道自己的标准是什么了,边想边试效率才会提高。
52. 来访者:我再问个问题,为什么我这么被动?三十多年来,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别人推着走,很被动的做事,非常累也很难受,为什么有些人就可以顺其自然?我以后怎么能变得顺一些?
53. 张医生:你明显是个智力化的女性,想得多做得少,没事就自己在那琢磨。不幸的是,你做的事情都是自己不喜欢的。人每天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时不会觉得累,如果让你做自己喜欢的科研就不会觉得累了。就像我们很少听人说吃饭的时候吃几口就说累了,因为你肚子饿,有需求。你现在的工作也是让你写得多,研究数据比较多,平时自己也是想得多,做得少,基本上是个非常宅的人。宅的后果是别人不干扰你了,你上当受骗的机会也减少了,但你获得的东西也减少了。所以你现在的宅是一种生活状态,而自己要做的事情都不是宅的状态能做的,你想做临终关怀,不能把那些老人都弄到你家去照顾,你得走出去,眼下的找工作和谈恋爱都需要你走出去才能解决问题,所以需要打破这种生活状态。这种生活状态的改变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改变,得慢慢来,我们刚才讨论的是策略。你脑子里先想明白这些问题是怎么回事,接下来该怎么去做,然后再慢慢改变生活状态,这样讲清楚吗?
54. 来访者:清楚了。谢谢你!
55.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56. 来访者:再见!
【张医生点评】
从专业的角度讲,可以看出这个来访者的病理模式是中国教育绝大多数情况的悲哀。孩子读书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读书,大学也不是读自己喜欢的专业,而是被父母逼迫的。全世界的父母都望子成龙,但美国的父母希望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国内非常多的孩子都得完全听从父母的安排,不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听上去这个孩子就非常孝顺、听话,尽管很多事情并不喜欢,但不得不做,现在把自己逼成了无欲的状态。一个人长期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一定不会高兴,更不会有激情。一个人做一件事,五年后做得抑郁了,极有可能是被逼着做的,不是他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一件事情二十年后依然会充满激情,一定是因为喜欢。我们国内的教育制度有非常多的孩子都和本案例的主人公一样,被迫学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不知道为什么要读大学,不知道该如何选专业,毕业后又抱怨不知道该做什么,导致很多学心理咨询的不想助人,学律师的不想帮别人伸张正义。
第二,这个来访者不是逃避,逃避是结果。因为出去后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所以选择继续读书,不想工作,这是她的策略。实际上她是个宅女,是缺乏激情和动力的人。发现这个模式后,我对她做了动机面询,用她熟悉的做科研的思路与谈恋爱相比,把做科研的科学手段和理性思维用在谈恋爱上,让她意识到谈恋爱比做科研、写博士论文容易得多,只要她愿意去试。调动起她出去谈恋爱的积极性,让她知道自己不是个失败的、一无是处的女人,只是过去都是在父母的推动下做事,并恰恰做了自己不喜欢的事。
第三,以前都是根据父母的意愿做事,如果不考虑父母、不考虑专业的话,她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呢?答案是老人的临终关怀,理由是自己常常有孤独感。这就相当于有部分咨询师是因为自救而选择心理咨询行业一样,也可以做得很好。但现在对她来说,咨询师不能告诉她从现在开始就放弃一切,开始读咨询专业的学位,而是先把工作和婚姻的事情稳定下来之后,然后再解决终生职业的问题。如果以前的生活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活着,稳定工作和婚姻后,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生活,做自己喜欢的做事了。咨询师在这里是用的是SFBT的理论,不要纠结于过去,要聚焦未来,和她讨论如果想做临终关怀,未来要做什么,要基于现在和未来可以实现的事情。
第四,来访者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很被动,不像别人那样积极主动?咨询师发现她的防御机制是智力化,总是宅在家里想得多,做得少。不论是谈恋爱还是自己想做的事,都停留在想象和思考的阶段,没有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咨询师在认知上让她发现自己的防御机制,然后才能在行为上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