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218-718

吸毒后出现幻听妄想应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吗?

美国执业精神科医生张道龙

编辑:杜思瑶

 

【学员的问题】

 

    我曾有一位36岁年轻女患者,之前没有精神病史及家族史,在娱乐场所上班,被骗吸食几次冰毒后出现明显幻听及被害妄想两天来住院,考虑为使用甲基苯丙胺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用喹硫平后一周,症状消失,半月后家属接出院,回家后(未再吸毒)患者自行停药几天,结果又出现乱语,幻听等症状,再次住院,治疗一个多月,症状才消失,请问老师是否修改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道龙老师督导】

 

从技术层面讲,这个人当然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了,是因为不吸毒已经超过一个月,停止治疗幻视幻听又恢复,这一点没有问题。有问题的部分在于你说的这个病史不典型,36岁不是一个发病的年龄,且之前没有任何异常,被他人骗食了几次冰毒突然就这样了,这听起来太过神奇。病史采集不全,需要了解病人吸毒之前还有哪些异常症状,是不是病人在发病前已经存在一些前驱期症状,被冰毒诱发后病情加重。你说的这个一般不太像是个真正的病史,或者说是因为代询所以对病史不了解,听起来有些奇怪,但从技术方面讨论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为什么我们做了督导期刊,每次还现场直播,就是为了让大家看看真正的病史采集是怎样的,

怎么形成一元化、概念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怎么形成具体的治疗方案。如果病史采集不好,就没法做诊断和鉴别诊断。这个病史写得不对,明显是病史采集的不好,所以做出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也不对。这听起来太过神奇,假如这里的每句话都是真的,病人就真是这么表现的,当然可以诊断精神分裂症,但我对病人的病史高度表示怀疑。所以一定要多看在线精神健康大学网站上发表的督导期刊,看看病史应该怎么采集,怎么写,这样才能够在案例中学习诊断和鉴别诊断,像这样书写病史显然是不合格的。

 

【学员的问题】

 

谢谢张老师,冰毒对大脑的损害是否是不可逆的?损害疤痕化?我遇到很多吸食冰毒很快出现精神症状,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即使使用抗精神病药物,仍有一部分人不能缓解。

 

【道龙老师督导】

 

绝大部分会缓解,也不会留下什么疤痕化。详细询问吸毒前的病史很重要,有时要询问家属。绝大多数停止吸毒后症状就会消失,用了抗精神分裂的药物还不缓解就更少见了。但复吸后复发的多,所以还是物质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学员的问题】

 

    我曾经有个患者吸毒8次,即出现非常严重的认知障碍,渐进性记忆损坏,智能明显下降,三年后出现抽搐,频繁发作,后期则处于植物人的状态。所以我想是否存在特殊体质的问题?

 

【道龙老师督导】

 

     跟体质关系小,跟毒品吸入多少,毒品质量关系大,因为都是地下工厂生产的。

 

【学员的问题】

 

发病2天,喹硫平治疗1周,再住院2周,回家停药数天症状再发,再治疗1月余症状消失。有个问题想请教老师,记得老师说停用毒品1月出现症状才诊断是原发的,但此患者基本都在用药控制,那是不是意味着症状是否消失与是否用药对诊断没影响?不知表达是否清楚,老师是否看明白。

 

【道龙老师督导】

 

是的。只要停止吸毒后一个月后还有症状就不是物质所致。但这个病史很可疑?更像是复吸或吸毒前就有问题?我一般不用别人的病史做督导,大家多看DSM-5】相关的章节为好。

 

【学员的问题】

 

    台湾部分学者(记不起名字了)就有用精神动力学的理论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经验,个人觉得这种经验确实不好理解,想深入了解下具体的操作过程。

 

个人认为心理治疗要因人因病不同而灵活应用。如若是重度抑郁,经济不好或年龄偏大,心理治疗是不现实的,抑郁改善了许多负性思维自然会改善的。用最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才是医者仁心。当然如果经济条件好就例外了,这时心理治疗是锦上添花了。

 

【道龙老师督导】

 

心理咨询适用于所有的精神障碍的病人,无论诊断为哪个病,也无论是什么年龄,更与经济条件没有关系。在美国,心理咨询有400多种技术了,根据不同的病人和病情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疗法。心理咨询不是一种技术,也不存在“有的人不需要心理咨询”的说法,无论精神障碍患者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都需要心理咨询,只是一般要到中度到重度才采用药物治疗,如果重度病人,用药物治疗无效才会采用ECT等,它是这样的一个顺序:比如,以“抑郁症”为例,无论轻、中、重度,都可以用心理咨询的方法,但轻度-中度一般用认知行为疗法的效果比较好,中度-重度就采取认知行为疗法加药物治疗的方法。再比如精神分裂症,如果病人有幻视幻听,内省力也有问题,那就不能选择以内省力为导向的心理咨询方法,比如不能做精神分析,但是完全可以用动机面询来调动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如果病情再重的话,可以用支持疗法,这也是不需要内省力的一种心理咨询疗法;还可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通过例外来改善生活中的事儿,比如如何做饭呀,如何谈恋爱啊,如何照顾自己呀等等。

 

经过100多年发展后,所产生的450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是一个谱系,从以内省力为主的精神分析,到患者认知没有严重受损采用的CBT认知行为疗法,到不用患者有很高的抽象思维能力的支持疗法。根据不同患者的不同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选择不同的心理咨询方法,而不是重的病人就不需要心理咨询,这是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比如:抑郁症和焦虑症,毫无疑问用认知行为疗法非常有效。但如果发现存在病理模式,有人格障碍引起的这些焦虑和抑郁,除了认知行为疗法外,当然还可以用精神动力学。那还有的焦虑抑郁症患者没有任何抽象思维能力,也没有任何的依从性,你给他做CBT,布置家庭作业什么的,就会出现困难。

 

再比如给处于活动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他本身处于活动期,妄想非常严重,给做精神分析,他就会把这些东西整合到他的妄想系统去,这个时候要用支持疗法。所以,不是按照年龄和疾病本身来选择咨询方法,而是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以及为什么要用这种心理咨询的方法,比如精神分裂症的患者,如果你想帮助他在社区生活里多一些功能,那当然可以采用支持疗法啦;假如病人是动机不好,那当然用动机面询啊;假如病人有认知扭曲这类的问题,不论是焦虑啊还是抑郁啊,就用认知行为疗法啊;假如变得抽象思维能力很弱,那就用焦点解决短程治疗啊;假如患者是因为家庭的这些问题跟原生家庭之间的冲突,那就用家庭治疗等等,是根据患者的这些情况,来选择采取何种心理咨询的方法。

 

毫无疑问,无论哪种精神障碍,按照刚才这种分类,轻、中、重都可以用心理咨询,而药物治疗确实要到中度,因为药物都有潜在的副作用,病情最重的时候用ECT。综上所述的结论就是,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联合治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优于是单用心理咨询,因为有时候会涉及到社会资源的整合。所以,要提倡整合式治疗,不管是焦虑症还是抑郁症,如果是轻到中度,可以单用心理咨询,如果是中到重度,可以联合心理咨询和药物治疗,再辅助以社会资源的匹配,让他在社会里康复。这是一个现代的思想,这就是为什么要走入整合式,而不是先把一部分病人排除在外,也不是某一种心理咨询的方法适合所有人。

 

 

   我们大致分成这三类:内省力比较好的,可以做以内省力为导向的精神分析治疗,CBT是科技含金量比较高的治疗方法,需要病人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病人的抽象思维能力弱,或者在精神分裂的活动期,比较躁狂,这个时候毫无疑问要采用支持疗法,让病人度过危机期后,再看用其他的咨询方法是不是有效。很明显,病情越重的,用生物疗法,不管是ECT,经颅磁刺激或者是药物治疗,因为更有效。但即使是最重的病人,也提倡联合治疗,即基于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干预。简单地认为轻的用咨询,重的用药物,这是几十年前的观点。现代的观点是:无论是哪种病,精神分裂症也好,躁狂也好,抑郁也好,焦虑也好,都要联合治疗,不主张单个治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