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格内向、孤僻,为什么所有人都能知道我在想什么?
美国执业精神科医生张道龙
编辑:姚立华
【主治医生案例简介】
患者,男,28岁。主动要求看心理医生,由妈妈陪诊。自诉去年下半年和同事交谈时,感觉同事所说的话和自己想的不谋而合,自此认为自己心里想的事情,别人都会知道。逐渐发展到走在任何一个地方,别人都会知道他心里想的事情。见到有人在说话,就认为是在议论自己,别人的一言一行,都是在暗示自己,比如别人一端水杯,就是在暗示说他做事太水。患者还认为手机,电视,电脑上讲的事情都与他有关,感觉没有隐私。为此压力大而主动看心理医生。交谈过程中,言语流畅,问答切题。对上述症状表示确信不疑,但是坚决否认存在幻听。
母亲补充:患者平素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往,朋友特别少。大学学的计算机专业。从事过理财工作,自己也炒股票,发病前从事房产中介工作,两个月前因症状影响压力大而辞职。患者曾有一位交往多年的女友,性格相对外向开朗,俩人感情也好。患者与去年提出性格不合而分手,分手前带女朋友外出旅游,并给予分手费数万元钱。患者父母在其初中时离婚,母亲常年在国外打工,是其生活和炒股资金的来源,平时与外婆一起生活。
【张道龙医生督导】
本案例的信息收集不够系统,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现有信息进行有根据的猜测。这个患者明显18岁以前就有人际关系问题,有个交往了5年的女友还分手了,诊断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是最合理的选择。诊断妄想障碍的话有些过于泛化了。患者的病史肯定不是28岁开始,28岁开始怀疑别人能读他的思想是有可能的。
治疗上需要用精神动力学干扰他的病理模式。他的这些症状都是精神分裂症的前驱期症状,药物治疗为辅。
【学员提问】
Q1:妄想障碍,可以是一种或更多的妄想(妄想内容可以是古怪的和非古怪的)。既然可以多种妄想,就谈不到泛化了,您怎么看?
张道龙医生:妄想障碍里的妄想相对固定是指对于每一个人不会总是变来变去,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妄想内容,这并不矛盾。有人是被害妄想,有人是钟情妄想,有人是躯体妄想,很少是一个人存在所有妄想,那基本就是精神分类症了,处于精神分裂的状态,现实感不好,很多事情是混乱的,所以不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