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4000-218-718

职场与职业规划

工作几年后,我成了“鸡肋白领”

美国执业精神科医生:张道龙

编    辑:刘金雨

【案例概览】

    来访者为三十岁的年轻女性,大学学历,已婚已育,在国内某知名媒体从事产品营销类工作,本次就职业生涯规划问题前来咨询。

【咨询实录】

1.   张医生:你好,我是张医生,讲讲你的困扰吧!

2.   来访者:好的,我现在是从事新闻信息产品营销的工作,已经有一段时间了。现在感觉工作挺没意思的,会产生倦怠的情绪,在工作中没什么创造力和活力。我本科是学习心理学专业的,在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会做一些和专业相关的工作,很多人会说我那时候的状态很好,好像整个人在发光,自己也感觉很有力量。但是,现在我找不到自己的发光点在哪,不知道该怎么规划自己的职业方向,该朝哪个方向发展和努力。

3.   张医生:你说自己是做营销工作,能再具体讲讲吗?

4.   来访者:我现在是负责向媒体推销新闻信息产品,它不是普通的商品,是文字、图片、音頻、视频等,一些有版权的稿件。

5.   张医生:你现在是对这个行业感到倦怠了,还是因为自己做不好而感到厌倦?

6.   来访者:嗯……到没有做不好,我现在的工作成绩挺好的,但是我觉得自己在工作上很缺乏活力、创造力以及新鲜感。

7.   张医生:你说本科是学心理学的,是专业是心理学,还是学习了心理学的某些东西,或是专业跟心理学相关?

8.   来访者:专业是心理学。

9.   张医生:那当初为什么没做跟心理学有关的行业呢?

10.       来访者:是有诸多因素的,主要的原因是当时我们毕业找工作的时候,没什么跟心理学相关的工作去挑选;另外,我当时是打算保研的,但是出现了一些波折,我对学校也有些失望,没有再去考研,就选择工作;找工作的过程中也投过一些别的公司,包括有可以给我解决户口、或是条件也比较好的企业,后来看到目前这个单位的招聘信息,可能是因为文科生对这类企业还是比较有兴趣,就去参加应聘,一路很顺利地过关了。虽然错过了统招的那批,没有当时的应届毕业生的待遇好,但是权衡之后还是选择到这里工作。其实,刚开始的时候工作挺好的,自己也挺有干劲的,不知道为什么,最近劲头越来越小了。

11.       张医生:你负责推销这些新闻信息产品,主要是靠人脉、市场,再加上本身这些产品也有版权,你并不参与这些产品的再创造,对吗?

12.       来访者:对,采编和营销两个部门是分开的,我不参与产品的制作,我写的都是一些内部材料,包括一些行业研究、市场用户的反馈等。

13.       张医生:我清楚了。你现在已经结婚、有小孩,对吗?

14.       来访者:对,孩子一岁。

15.       张医生:你今天想跟我讨论什么呢?

16.       来访者:我想请您帮我理一下思路,我不知道自己现在是不是处于职业的瓶颈期,工作也已经八九年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还是我应该找一个自己更有兴趣的工作。

17.       张医生:好的,那我来帮你分析一下。首先,我觉得你是很多时下年轻人想要学习的榜样:其一,年轻的时候考上大学,学了非常好的专业,有了一份非常稳定的工作,这是大多数人都想走的路;其二,你的个人生活做得也不错,不到三十岁已经结婚、生子,看起来你大学毕业后的这几年是没少忙乎。这是因为你做得很好,才能完成这些事,很多人往往是工作做不好影响谈恋爱,恋爱谈不好反过来又影响工作,你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所以,首先要先肯定自己的成绩。

18.       来访者:嗯。

19.       张医生:第二,一般工作五年以内是新鲜期,做什么都有干劲,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能干什么;工作五年到十年这段时间往往是职业的倦怠期,就像婚姻中的“七年之痒”,不一定是七年,往往是五年到十年之间。你现在找工作的新鲜感过去了,谈恋爱的新鲜感过去了,结婚的新鲜感过去了,生小孩的新鲜感过去了,在这期间人就容易产生倦怠。你现在做的工作能让人产生倦怠的地方在哪呢?是天天重复在做和你基本无关的事情,因为工作的平台比较好,卖的产品比较有市场,但你没有参与工作的创作,也没有职业的积累和提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容易产生倦怠,基本像是“鸡肋白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但是,你有安全性,如果再没有安全性,人就不是倦怠,会抑郁了。

20.       来访者:嗯。

21.       张医生:处于类似处境的人该怎么解决呢?第一,你的专业训练和长处到底是什么?我听到你是正规的心理学专业毕业,又是文科生,能读能写。现在的职业路径无论再积累几年只能出现数量的变化,不大可能有质量的变化。怎么才能出现质的变化?怎么把你原来学的东西用上?你现在工作的平台和国际上联系比较多,可以收集一些国际上心理学的进展信息,再卖给别人。比如,国际上关于孤独症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关于精神分裂症有什么新的研究,你如果能利用现有平台的国际资源,国内外的时间差,用心理学的背景去筛选信息,再卖给别人,这就是你的专长。关于心理健康的社会热点非常多,就拿跳楼来说,刚开始是富士康的工人跳,之后是重点大学的博导、系主任,这是怎么回事?从普通工人才到高级知识分子,近期还出现高官得了抑郁症,也自杀了。你想,这些视角太多了,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一定不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是在筛选过程中,利用了工作平台信息资源的优势以及你的专业背景,假以时日,你就会在这方面成为最好的营销专家。在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心理困扰,也就是在中国有六亿人存在心理困扰,会有百分之二十的人达到心理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所以,你要卖跟你有关的东西,不是被动地卖那些跟你没关系的产品,否则就变成谁来卖都可以了,很难形成核心竞争力。

22.       来访者:嗯。

23.       张医生:第二,如果你觉得刚才说的事离你太远了,还想抓紧赚钱,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咱们国家最多的心理问题是焦虑症,很多人都需要吃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很多心理学杂志、网站都要投放广告,你利用自己媒体的从业经验、专业背景帮助他们来做这些事,整个商业模式出来,假以时日,也会出现质的变化。同样还是做媒体,但是广告都是跟心理学服务、药物相关的,这就又用上的你的背景了,你可以去鉴定哪些广告是假大空,哪些是有实际效果的。

24.       来访者:嗯。

25.       张医生:如果你还是不愿意做这些额外的事情、额外的拓展,感觉比较累,那你是否想过换跑道,做管理者,因为你既是媒体从业人员,又懂心理学,类似背景的人从事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工作会很好。利用你的行业背景、心理学的背景,逐渐走向管理、人力资源方面的岗位,也会有质的变化。我刚才举的这些例子,能够让你跳出“鸡肋白领”的恶性循环,解决目前职业倦怠的问题,如果这个状态持续下去不解决,就变成抑郁了。我这样帮你分析,你能听得懂吗?

26.       来访者:嗯,能听得懂,谢谢您,我觉得您说得挺有道理的,虽然有些细节在目前的体制下,我可能做不到,但是您说的这个大方向,我觉得是对的,而且您分析的目前这个状态属于职业倦怠期,包括“鸡肋白领”的概念我也是很认同。其实,之前也有猎头挖过我,我也想过换一个环境或跑道去做些事情,因为从性格角度讲,现在做的一些事情也不是我特别愿意做的。但是,因为我目前的环境和待遇其实还不错,尤其是成家之后,我也会更多地考虑对家庭的保障。所以,我也没有真正下定决心,也没有足够地勇气跨出这一步。我今天也想跟您沟通,怎么在现有的环境下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

27.       张医生:我刚才跟你沟通的方向是帮助你打开思路,在目前的处境下,类似情况的人有两件事可以去做。第一,你提到了对家庭的保障,但是往往不要一个人什么事都干,女人嫁人总是有些目的的,不能对家庭的保障都是从一个人身上来。如果一个人想要动一动,那就需要对方多提供一些保障,这样你才可能多一些自由度,不是一个人把什么事都做了,那为什么要成立家庭呢!尤其是到了一定的年龄,男人更容易创造更多的资源,这样家庭抗风险的能力就多一些,改变的自由度就大一点。

28.       来访者:嗯。

29.       张医生:第二,先不要想马上到一个全新的环境去工作,这都是刚毕业的年轻人的做法,你这些事完全可以用兼职的形式去完成。比如,收集了一些新闻,现在的工作用不上,可以看看有些心理杂志是不是买账、其他平台是不是用得上,真的有了市场了,可能别人就挖你了,没有市场,你不去做就完了。所以,把你那些不太成熟的、风险较大的想法用兼职的方法完成,甚至暂时不要钱去尝试,三整两整,别人会给你更好的平台来展示你的才华。如果你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在短期内会有变化的人,那就一定会有合适你的平台。我总觉得,“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已经成为历史,现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伯乐,千里马反而比较少见。所以,重要的是把自己培养成千里马,然后再去找适合你的伯乐。你现在的工作比较稳定,承担的家庭责任比较大,这种兼职的方式、甚至是志愿者更适合你。别忘了,环境里不能做的事,不代表环境里的资源你不可以利用。你有心理学的背景,写作比较好,但要接受市场上的检验。也许现在有人买你的账,是因为你的平台比较好,离开这个平台,你还有哪些能力 ,这就需要去尝试,大概一年之后就会有个比较明确的答案。我这样帮你分析,能开拓一下思路吗?

30.       来访者:能,能,非常感谢。您说的那点,我自己很早也意识到了,现在我所拥有的价值、光环都是我背后的平台、这块牌子带给我的。您也讲到,我现在这个平台不能做的事情,不代表我不能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做另外的事情,这个我也是很认同的。更重要的是,我目前需要去提升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纠结走与不走、换与不换的问题,是在实践中给自己寻找一个出路,而不是整天在这想,这一点,我觉得也是很重要的。

31.       张医生:因为你是学心理学的,最后送给你一句话,我们共勉“人生要想结果不同,要做得不同,而不是想得不同、说得不同。”

32.       来访者:谢谢,非常感谢您!

33.       张医生:不客气,再见!

【张医生点评】

首先,我为什么总是反复强调,咨询的对象是白领,效果会非常好?当年弗洛依德咨询的对象全部都是有钱的白人女性,原因在哪呢?你看,他们这些人的抽象思维能力、总结能力都非常好。你如果想做心理学节目、网站,没有这样的人群,都是些大学考不上、交流有困难、还有一大堆口音的人群,这个节目不会好看,因为咨询是需要依靠语言的艺术,对方如果没受过教育,没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很难理解你在说些什么,这就很麻烦。所以,咨询最早是针对贵族,逐渐变成中产阶级,不能再低了,再低就会直接影响咨询的效果,对咨询师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今天这个咨询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第二,顺势!其一,当你听到一个女孩子,老公比较好,小孩才一岁,工作也是比较好的企业,都是这么好的时候,你哪能鼓励对方跳槽呢?我还得问一下她是不是心理学专业的,如果是新闻专业,那就更不用跳槽了。她真的是学心理学专业的,再看看能不能把她现有的平台的资源和专业背景结合起来,让她顺势的意思就是不要毁掉长城重新建。一个人从兴奋到倦怠是正常的职业发展,再往下就抑郁了,得给她鼓鼓劲,让她继续往下走。对于一个三十岁的女人来说,应该说是爱情、事业双丰收了,工作也挺好的,问题是怎么能顺着她既有的势能、长处继续走。其二,咱再帮助她分析一下,能不能在现有的岗位上做得不一样,推销的产品能不能自己参与创作,而不是卖别人的东西,这样就容易有激情嘛!其三,如果是去创业,那你是不是千里马,为什么不通过兼职、志愿者的方式先去尝试呢!其四,她还提到了家庭的责任,家里有没有支持的系统,能不能替代一部分,在你真的想动、想试的时候,丈夫能不能提供金钱的帮助、情感的支援、体力上的帮助(比如,帮助带小孩、做家务)等。这样你去做什么选择的时候,才比较靠谱嘛,而不能鼓励别人不计代价去做一些事,可能会带来更大的伤害。两者相害取其轻,我们是个理性思考的人,而不能在别人焦急的时候,火上浇油。最后,我们还跟她讲了,你的工作比较顺利、产品比较好卖,跟你所在的平台有关系,拥有资源的优势、技术壁垒。那么在离开这个平台之后,你能做成什么样,要做个评估,这就是教给对方现实感。这样就是一个完整的评估。


返回顶部